老年人胸椎骨折怎么办问
老年人胸椎骨折怎么办
-
老年人胸椎骨折需经评估与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有卧床、支具固定、药物,手术有指征及方式;康复护理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骨质疏松和避免意外跌倒。
一、评估与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老年人胸椎骨折的受伤机制,如跌倒、交通事故等,了解受伤时的体位、受力部位等情况,同时询问老年人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相关病史,因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胸椎骨折的常见诱因。
2.临床表现:老年人胸椎骨折后常表现为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胸椎骨折的部位、类型,如压缩骨折等,但对于骨折的细节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胸椎骨折的粉碎程度、骨折片移位情况以及椎管内是否有骨块占位等。
MRI检查:有助于评估脊髓、神经损伤情况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状况,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骨折程度较轻、无神经损伤的老年人。需要严格卧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以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等预防深静脉血栓。
支具固定:在卧床休息的基础上,可使用胸背支具固定,以限制胸背部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选择合适的支具非常重要,要确保固定可靠且患者舒适。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制剂以及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以提高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果胸椎骨折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骨折移位明显(如压缩超过1/3、椎管侵占超过30%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胸椎的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促进骨折愈合。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即伤后1-2周,进行四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如上肢的屈伸、握拳等,以及腰背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伤后2-3周后,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坐立训练,坐立时间逐渐增加,同时继续加强四肢关节活动和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卧位到坐位的转移训练等。
3.后期康复:伤后3-6周后,如果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可逐渐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但要注意行走时的保护,防止再次受伤。同时继续强化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胸背部的稳定性。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老年人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预防措施
1.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2.避免意外跌倒:居住环境应进行安全改造,如在卫生间、走廊等易跌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地面保持干燥无滑溜。老年人行走时要缓慢,穿着合适的防滑鞋,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