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发热问
如何判断自己发热
-
测量体温常用口腔、腋下、直肠部位,正常范围分别为36.3-37.2℃、36.0-37.0℃、36.5-37.7℃,可通过自身感觉和工具测量判断发热,发热伴随不同症状有不同意义,儿童、老年人、孕妇发热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等,老年人病情变化快且反应迟钝需多观察,孕妇发热要谨慎处理。
一、测量体温的常用部位及正常范围
(一)口腔测温
正常范围一般为36.3~37.2℃。口腔测温时需注意,刚进食、饮水或吸烟后不宜立即进行,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对于儿童,由于其可能不配合咬体温计,一般不首选口腔测温。
(二)腋下测温
正常范围通常是36.0~37.0℃。腋下测温相对安全且方便,操作时需将腋窝擦干,体温计紧贴皮肤并夹紧。但如果腋窝有汗液、刚运动完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测量值偏低或不准确。对于婴幼儿,腋下测温是较常用的方法,因为其相对容易操作且安全性较高。
(三)直肠测温
正常范围约为36.5~37.7℃。直肠测温能更准确反映核心体温,但一般适用于儿童,尤其是昏迷、不能配合口腔或腋下测温的儿童。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且对于有腹泻、直肠疾病等情况的儿童需谨慎使用。
二、判断发热的方法
(一)自身感觉
当感觉身体发烫、怕冷、寒战等,可能提示发热。但自身感觉可能会受环境因素等干扰,比如在炎热环境中也可能有身体发热的主观感觉,但实际体温可能并不高。
(二)借助工具测量体温
通过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是判断发热的金标准。如果口腔测温≥37.3℃、腋下测温≥37.0℃或直肠测温≥37.8℃,则可判断为发热。不同年龄阶段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正常体温范围与成人有一定区别,如婴儿直肠体温在36.5~37.5℃之间都可能属于正常波动范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体温范围。
三、发热伴随症状及意义
(一)伴随咳嗽、咳痰
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不同年龄儿童呼吸道感染表现有所不同,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增快、拒奶等,而年长儿可能会明确诉说咳嗽、咳痰等症状。
(二)伴随头痛、乏力
可能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相关,如流感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热伴随头痛需更警惕是否有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三)伴随皮疹
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或某些免疫性疾病等。不同年龄儿童出疹性疾病表现各异,婴儿出疹性疾病需要特别关注皮疹的出现顺序、形态等特征以辅助诊断。
四、特殊人群发热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如果儿童发热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同时,儿童发热时要注意适当松解衣物,利于散热,但避免过度散热导致着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热可能病情变化较快,且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老年人发热时要注意监测体温的同时,关注是否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表现,或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感染表现等。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有时发热可能不伴有典型的畏寒、寒战等表现,需更加细心观察。
(三)孕妇
孕妇发热需谨慎处理,因为发热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及时测量体温,若体温不是过高,可先尝试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等,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并进行适当处理,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