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并发症是什么问
肺炎并发症是什么
-
儿童肺炎可引发脓胸(病菌侵袭胸膜致脓性渗出液积聚,患儿高热、呼吸困难等)、脓气胸(肺组织坏死破裂致病菌入胸腔伴气体积聚,患儿呼吸困难加剧等)、肺大疱(细支气管活瓣性部分阻塞致肺泡破裂融合,小者无症状,大者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肺部通气和换气障碍致缺氧等,患儿呼吸困难、发绀等)、心力衰竭(病原体及缺氧等致心肌损伤、心脏负担加重,患儿呼吸心率增快等)、中毒性脑病(病原体毒素等致脑部微循环障碍等,患儿烦躁、惊厥等)、中毒性休克(病原体释放毒素致微循环障碍等,患儿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电解质紊乱(发热、进食少等致,低钠、低钾有相应表现)。
一、脓胸
1.发生机制:肺炎时病菌侵袭胸膜,引发感染,导致胸腔内出现脓性渗出液积聚。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脓胸。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就较易并发脓胸,细菌在肺部感染后,通过淋巴管或直接蔓延至胸膜。
2.表现:患儿会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拒食、烦躁不安等。
二、脓气胸
1.发生机制:肺组织坏死、破裂,使病菌进入胸腔,同时伴有气体积聚。在肺炎病程中,若肺泡壁坏死、破溃,气体进入胸腔就可引发脓气胸。
2.表现: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剧、胸痛、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出现发绀等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内有气液平面。
三、肺大疱
1.发生机制: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入肺泡后不易排出,使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儿童肺炎时,由于气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2.表现:若肺大疱较小,可能无明显症状;若肺大疱较大,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表现,甚至可能因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
四、呼吸衰竭
1.发生机制:肺炎导致肺部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对于患有基础心肺疾病的儿童,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更高。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患肺炎时,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
2.表现: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指甲发绀、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等)、呼吸节律改变等表现。
五、心力衰竭
1.发生机制:肺炎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损伤心肌,同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可使肺循环压力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婴儿的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肺炎时更易引发心力衰竭。
2.表现: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心率增快(婴儿心率超过180次/分,幼儿超过160次/分)、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表现。
六、中毒性脑病
1.发生机制:肺炎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和炎症介质可引起脑部微循环障碍、脑水肿等。儿童的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受到影响。
2.表现: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还可能伴有瞳孔改变、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
七、中毒性休克
1.发生机制:严重肺炎时,病原体释放大量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血压下降等。体质较弱的儿童,如早产儿,在肺炎时发生中毒性休克的风险较高。
2.表现: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斑、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
八、电解质紊乱
1.发生机制:肺炎患儿发热、进食少等原因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热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长时间使用利尿剂等也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
2.表现:例如低钠血症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低钾血症时可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