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足应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应该怎么治疗

2025年10月20日 18:09:06
病情描述:

糖尿病足应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1)
  • 曹雪霞
    曹雪霞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严格控血糖、局部减压)、创面处理(清创、抗感染、换药)、血管重建治疗(血管旁路手术、介入治疗)、神经病变治疗(营养神经药物、足部感觉训练),各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以促进康复。

    一、一般治疗

    1.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可参考相关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例如年轻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对更严格,而老年患者需避免低血糖风险适当放宽目标。

    2.局部减压:

    减轻足部压力非常重要,可使用特殊的鞋垫、矫形器等,减少溃疡部位的受压。对于长期卧床或行走时足部受力不均的患者,通过定制合适的减压装置,避免溃疡部位持续受压导致病情加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久坐办公室的糖尿病患者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受力情况不同,需针对性选择减压措施。

    二、创面处理

    1.清创:

    及时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异物等。对于感染或有坏死组织的糖尿病足创面,清创可以防止感染扩散,促进新生组织生长。清创方法包括外科清创、酶学清创等,外科清创适用于可见的明显坏死组织,酶学清创则利用特定酶来分解坏死组织,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创方式。

    2.抗感染治疗:

    若创面有感染,需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针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多次发生足部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感染。

    3.创面换药: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湿润,促进愈合。根据创面的渗出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渗出较多时选用吸收性强的敷料,渗出较少时可选用促进上皮生长的敷料。不同年龄的患者创面愈合能力不同,儿童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护理;老年患者愈合能力较差,换药时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创面。

    三、血管重建治疗

    1.血管旁路手术:

    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血管旁路手术,通过建立新的血管通路改善足部血供。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年龄较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

    2.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介入方法可用于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例如,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的动脉,恢复血流。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的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后仍需严格戒烟以提高治疗效果,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的再通和愈合。

    四、神经病变的治疗

    1.营养神经药物:

    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改善神经病变症状。甲钴胺能参与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的时间可能较长,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甲钴胺一般耐受性较好,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

    2.足部感觉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感觉的训练,如用不同质地的物体接触足部感受触觉变化等,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足部情况,避免受伤。不同年龄的患者训练方法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在家长和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感觉训练,老年患者因感觉减退更需注意避免足部受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