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有助于睡眠的方法

有助于睡眠的方法

2025年10月20日 19:42:02
病情描述:

有助于睡眠的方法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需调节温度、控制光线、隔离噪音;建立规律作息要固定睡眠时间、减少日间naps;适度运动要选下午或傍晚、把控运动强度;调整饮食要避免睡前刺激性食物、适量食用助眠食物;心理调节要放松心情、改善睡眠认知来保障良好睡眠。

    一、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1.温度调节:保持卧室温度在18~25℃较为适宜,研究表明此温度范围能让人更易进入深度睡眠,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温度的感知略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床上用品来调整温度;老年人体温相对较低,可适当提高室温。

    2.光线控制:使用遮光窗帘等阻挡外界光线,因为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对睡眠起重要调节作用,对于有夜间工作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可使用眼罩来营造黑暗环境。

    3.噪音隔离:可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来降低环境噪音,噪音超过40分贝就可能干扰睡眠,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孕妇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对噪音更为敏感,更需注意睡眠环境的噪音控制。

    二、建立规律作息

    1.固定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应保持相近的作息时间,这样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儿童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婴儿需12~16小时,幼儿需11~14小时,学龄儿童需10~13小时;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老年人睡眠时长相对减少,一般为7~8小时,但也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

    2.减少日间naps:如果日间需要休息,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过长的日间睡眠可能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过长时间的日间naps。

    三、适度运动

    1.运动时间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活力,但应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入睡。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运动强度把控: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例如3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220-30)×60%~70%即114~133次/分钟,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强度需调整,体质较弱者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四、调整饮食

    1.避免睡前刺激性食物:睡前避免摄入咖啡、茶、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以及辛辣、油腻的食物,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会干扰睡眠,有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避免睡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

    2.适量食用助眠食物:可以在睡前适量食用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等成分,有助于促进睡眠;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和镁,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食用香蕉需注意控制量,因为香蕉含糖量相对较高。

    五、心理调节

    1.放松心情: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冥想可以选择在睡前进行,每天冥想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人群,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慢慢地吸气和呼气,每次练习5~10分钟。

    2.改善睡眠认知:避免对睡眠过度担忧,很多人越担心睡不好越容易失眠,要正确认识睡眠,睡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偶尔一次睡眠不佳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有睡眠障碍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注意调整对睡眠的认知,避免因家族因素产生过度焦虑。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