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怎么手术问
肺部真菌感染怎么手术
-
肺部真菌感染手术适应证含局限性病变、反复咯血、组织破坏,手术方式有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术前需病情评估、优化抗真菌治疗、营养支持,术中要精准定位、无菌操作、处理血管与支气管,术后需呼吸管理、延续抗真菌治疗、监测处理并发症及关注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手术适应证
1.局限性病变:肺部真菌感染形成局限性肿块或占位,经规范抗真菌药物治疗(通常疗程≥2周)后病灶无明显吸收,且有进行性增大趋势,或怀疑与肺癌等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时,可考虑手术。例如,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持续存在且有侵袭周围组织倾向者。
2.反复咯血:肺部真菌感染导致病变侵犯血管,引起反复大咯血,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出血风险时,需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以止血。
3.组织破坏:病灶造成肺部组织严重破坏,如形成空洞、支气管胸膜瘘等,影响肺功能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干预。
二、手术方式选择
1.肺叶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局限于单个肺叶的情况,通过切除病变肺叶,最大程度清除感染组织,保留相对正常的肺组织,维持肺功能。
2.全肺切除术:当病变累及整个肺叶甚至全肺,且无保留肺组织可能时采用,但需严格评估患者整体肺功能,因全肺切除对肺功能影响较大。
3.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对于病变范围较小、位于肺外周且心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肺叶或全肺切除的患者,可考虑局部切除病变组织。
三、术前准备
1.病情评估:完善胸部CT、真菌学检查(如痰真菌涂片、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变范围及真菌类型;评估心肺功能(包括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全面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判断能否耐受手术。
2.抗真菌治疗优化:术前需规范抗真菌药物治疗,尽量控制肺部感染状态,降低术中感染播散风险,但注意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累积。
3.营养支持: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因为肺部手术创伤较大,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术后恢复,可通过饮食调整或肠内、肠外营养等方式改善。
四、术中操作要点
1.精准定位:借助术中影像学(如术中超声等)准确确定病变位置,避免遗漏病灶。
2.无菌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术中真菌播散,操作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减少污染。
3.血管处理:仔细处理病变相关血管,避免术中出血,对于靠近大血管的病变,需谨慎操作,必要时可请血管外科医师协助。
4.支气管处理:妥善处理病变支气管残端,确保残端无漏气、无真菌残留,可采用缝合等方式封闭残端。
五、术后管理
1.呼吸管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鼓励患者早期咳痰、深呼吸,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
2.抗真菌治疗延续:术后继续规范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疗程通常需足够,一般建议总疗程≥6周,甚至更长,具体需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而定。
3.并发症监测与处理:警惕术后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部感染复发等并发症,若出现相应症状(如持续咯血、发热、胸痛等),及时进行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因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风险较高。
儿童患者: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充分考虑儿童肺组织的生长发育特点,术后更要注重呼吸功能维护及营养支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一般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