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2025年10月20日 17:56:59
病情描述: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宁志伟
    宁志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足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伤口清洁消毒与换药、足部皮肤、血管神经观察评估、血糖控制(监测、饮食运动)、足部保护(选合适鞋袜、避免受伤)及心理疏导,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病情恶化、控制血糖、保护足部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一、伤口护理

    1.清洁消毒: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坏死组织,然后用合适的消毒剂(如碘伏)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2-3厘米,每天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1-2次清洁消毒,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这有助于防止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因为细菌感染会延迟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2.伤口换药: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渗液较少的伤口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覆盖;渗液较多的伤口可使用吸收性强的藻酸盐敷料等。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二次污染,一般根据伤口渗液情况和医生建议定期换药,通常2-3天换药一次,若渗液多则需增加换药频率。

    二、足部观察与评估

    1.皮肤状态:密切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破损、溃疡、水疱等情况。例如,糖尿病足患者皮肤可能出现颜色改变,如苍白、发绀等,温度可能较正常足部降低或升高,若发现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因为皮肤状态的变化能早期发现足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2.足部血管和神经:可通过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了解血管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神经病变表现。对于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可能更明显,要更加细致观察,因为血管病变会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足部损伤不敏感,容易忽视小的伤口而导致病情加重。

    三、血糖控制

    1.血糖监测:指导患者规律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具体目标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由医生制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高血糖会不利于伤口愈合,还会加重血管和神经病变。

    2.饮食与运动: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血糖控制,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足部受伤,对于老年患者运动要更温和,避免过度劳累。

    四、足部保护

    1.选择合适鞋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鞋子的大小要合适,不能过紧或过松。袜子要选择棉质、吸汗的袜子,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足部干燥。合适的鞋袜能减少足部的摩擦和压力,防止足部损伤,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尤为重要,不合适的鞋袜可能会导致足部起疱、擦伤等。

    2.避免足部受伤:教育患者不要赤足行走,避免接触尖锐物体,如剪刀、钉子等,在修剪指甲时要注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损伤周围皮肤。对于儿童糖尿病足患者,要更加注意看护,防止其在玩耍过程中足部受伤,因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发生足部损伤。

    五、心理护理

    1.情绪疏导: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恢复,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糖尿病足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