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肠套叠是如何灌肠的

肠套叠是如何灌肠的

2025年10月20日 14:30:21
病情描述:

肠套叠是如何灌肠的

医生回答(1)
  • 刘倩筠
    刘倩筠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肠套叠灌肠需先进行灌肠前准备,包括评估患者和准备设备;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儿体位、肛管插入和灌肠液注入;灌肠后要观察一般情况和并发症;不同年龄患儿灌肠有特殊考虑,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密切观察患儿情况以确保安全有效。

    一、灌肠前准备

    1.患者评估

    需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营养状况、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其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有所不同,婴幼儿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评估时更要细致。例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对灌肠的耐受性可能较差,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还要进行腹部查体,明确肠套叠的体征,如腹部是否可触及腊肠样包块等。

    2.设备准备

    准备灌肠用的器具,如灌肠袋、肛管等。灌肠袋要选择合适容量的,一般儿童可用较小容量的灌肠袋,如100-200ml左右。肛管的选择要根据患儿年龄来定,婴幼儿应选用较细的肛管,直径一般在2-3mm左右。

    准备灌肠用的液体,通常为温生理盐水,温度一般调节在38-40℃左右,接近人体体温,以减少对患儿肠道的刺激。

    二、灌肠操作过程

    1.患儿体位

    让患儿取仰卧位,放松腹部。对于婴幼儿,可由家长协助固定体位,确保患儿身体稳定,便于操作。

    2.肛管插入

    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婴幼儿插入深度一般为2-5cm左右。插入时要轻柔,避免损伤患儿直肠黏膜。

    3.灌肠液注入

    通过灌肠袋缓慢注入温生理盐水,注入速度要适中,一般开始时速度可稍慢,观察患儿反应后再适当调整速度。注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如有无腹胀加剧等异常表现。一般注入液体量根据患儿年龄有所不同,婴幼儿每次灌肠注入温生理盐水约100-200ml左右,可根据肠套叠情况适当调整,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灌肠后观察

    1.一般情况观察

    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术后要密切监测,因为灌肠可能会对患儿机体产生一定影响。例如,若患儿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

    观察患儿腹部症状,如肠套叠的包块是否消失,腹痛是否缓解等。如果肠套叠包块仍未消失,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2.并发症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肠道穿孔等并发症,若患儿出现剧烈腹痛、面色苍白、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等情况,要高度怀疑肠道穿孔,需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的患儿,灌肠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要更加密切观察。

    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如患儿大便中是否有鲜血等。若出现出血,要分析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不同年龄患儿灌肠的特殊考虑

    1.新生儿

    新生儿肠套叠灌肠时要格外谨慎,因为其肠道黏膜娇嫩,肛管插入和灌肠液注入过程中更要轻柔操作。密切观察新生儿对灌肠的反应,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灌肠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婴幼儿

    婴幼儿肠套叠灌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灌肠过程中要安抚患儿情绪,可由家长陪伴在旁,给予心理安抚。同时,要根据婴幼儿的体重等情况精确控制灌肠液的量和注入速度,因为婴幼儿的身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3.年长儿童

    年长儿童在灌肠前要做好心理疏导,使其配合操作。灌肠过程中要关注其主观感受,如有无明显腹痛不适等,根据其反馈适当调整灌肠相关参数。

    总之,肠套叠灌肠是一个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儿情况的医疗过程,不同年龄患儿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整个灌肠过程中要以患儿为中心,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有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