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算发烧吗问
37℃算发烧吗
-
正常人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37℃在不同部位可能属正常范围,其受生理(年龄、性别、运动、饮食)和环境因素影响,一般人群37℃无不适可观察,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需依自身情况留意并及时就医。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37℃的界定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稍高,约36.5℃~37.7℃,腋下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通常是36.0℃~37.0℃。所以从腋下温度标准来看,37℃接近正常上限,但还不能单纯判定为发烧;若从口腔温度标准衡量,37℃也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
(一)不同测量部位正常体温的差异及意义
腋下测量:是比较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方式,测量时要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计夹紧5-10分钟,其正常范围窄些,主要是因为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会因个体差异有一定波动。
口腔测量:能较准确反映体内核心温度,但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不太适用,因为儿童可能不会正确配合,容易咬破体温计,存在安全风险;对于成人且能配合的情况下,口腔温度能较好反映身体内部的热代谢情况。
直肠测量:一般用于婴幼儿或者昏迷等不配合口腔、腋下测量的患者,能更接近人体内部核心温度,但操作相对要更谨慎,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二、可能导致体温37℃波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体温波动范围可能较成人稍大,比如婴幼儿腋下温度37℃,有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波动;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也可能出现体温接近37℃的情况,但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基础体温略有升高,部分女性在排卵期前后体温可能会接近37℃,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体温会有短暂升高,可能会达到37℃左右,休息一段时间后通常可恢复正常。比如进行了半小时以上的快跑运动后,体温可能会出现轻度上升。
饮食因素:进食后,尤其是进食辛辣、热食等,会使身体产热增加,体温也可能有轻度升高,比如刚吃完一碗热汤面后,腋下体温可能会接近37℃。
(二)环境因素
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会通过皮肤散热等方式来维持体温平衡,可能会出现体温接近37℃的情况,比如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待了较长时间后测量体温。
三、体温37℃时的应对及观察要点
(一)一般人群
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仅体温37℃,可以先适当休息,保持室内通风良好,调整饮食,观察体温变化以及自身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如是否有咳嗽、流涕、乏力等症状。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动态监测体温走势。
(二)特殊人群
儿童:低龄儿童体温37℃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即使体温37℃,也需注意有无其他潜在的感染等情况。如果儿童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吃奶减少(婴幼儿)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体温37℃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比如本身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观察有无新出现的不适症状,如胸闷、气短等,因为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反应可能不敏感,即使体温轻度升高也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需要谨慎对待,必要时就医检查。
孕妇:孕妇体温37℃时,要考虑到孕期特殊情况,观察有无孕期常见的不适,如有无头痛、头晕等,同时注意休息,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因为孕期身体各方面处于特殊状态,体温变化可能与孕期生理变化或潜在疾病相关。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