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如何治疗

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如何治疗

2025年10月20日 20:52:49
病情描述:

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 张红萍
    张红萍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用抗生素溶液、粉剂,全身用抗生素)、手术治疗(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病因治疗(治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注意各自特点,儿童要重手术安全和药物选择、术后密切观察,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影响、术后细致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生素溶液:急性期可选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来发挥抗菌作用,适用于鼓膜穿孔的患者,能直接作用于中耳感染部位,缓解症状。

    抗生素粉剂:适用于穿孔小、分泌物不多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如氯霉素粉剂等,有杀菌、消肿、干燥创面的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堵塞穿孔影响引流。

    2.全身用药

    抗生素:对于感染较重、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全身应用抗生素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耳部位,控制感染扩散,一般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确保治疗效果。

    二、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

    适用于鼓膜紧张部穿孔、中耳炎症已静止且咽鼓管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鼓膜,可改善听力,防止中耳感染进一步扩散。手术方法是将合适的移植组织置于鼓膜穿孔处,使其生长愈合,恢复鼓膜的完整性。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耳部发育情况和病情进展,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2.鼓室成形术

    适用于中耳病变较复杂,如听骨链破坏等情况的患者。该手术不仅可以修复鼓膜,还能重建听骨链,提高听力。手术过程中需要精细操作,准确处理中耳内的病变组织并重建听骨链,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有所不同,尤其是儿童患者,耳部结构相对稚嫩,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三、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因为这些病灶性疾病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诱因,积极治疗可以减少中耳感染的复发风险。例如,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内的炎症可能会蔓延至中耳,通过对鼻窦炎的治疗,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从而降低中耳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患者,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的治疗更为关键,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进而引发中耳炎。

    2.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

    可采用咽鼓管吹张等方法。咽鼓管功能不良会导致中耳内压力失衡,容易引发中耳炎。咽鼓管吹张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咽鼓管通畅,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咽鼓管吹张的方法和效果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进行咽鼓管吹张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耳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要更加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和药物的选择。例如,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听力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在手术方面,儿童的耳部组织更娇嫩,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术后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随访。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老年患者的恢复相对较慢,术后护理要更加细致,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和全身状况的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