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理解咬肌间隙

如何理解咬肌间隙

2025年10月21日 15:37:57
病情描述:

如何理解咬肌间隙

医生回答(1)
  • 伍妍
    伍妍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上部间前界咬肌前缘后界下颌支后缘上界颧弓下缘下界下颌骨下缘含咬肌血管神经,感染来源为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临床表现有局部以下颌角区为中心肿胀疼痛等伴张口受限及全身发热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及影像学,儿童需注重口腔清洁防智齿冠周炎,成年人要治口腔疾病保口腔卫生,特殊病史人群需控基础病防感染加重。

    一、咬肌间隙的解剖位置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上部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抵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此间隙内包含咬肌的血管、神经等结构。

    二、感染来源

    1.下颌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过程中,周围软组织易发生炎症,炎症可蔓延至咬肌间隙。例如,智齿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积存,引发感染并扩散至咬肌间隙。

    2.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下颌磨牙根尖周感染可通过根尖周组织蔓延至咬肌间隙,如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炎症,细菌可沿牙周膜扩散至该间隙。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以下颌角区为中心出现肿胀、疼痛,肿胀范围可累及颊部、腮腺咬肌区等,皮肤表面可能发红、发热,触诊有压痛,患者常伴有张口受限,因咬肌受炎症刺激处于痉挛状态。

    2.全身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提示机体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

    四、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观察面部肿胀情况,触诊判断咬肌区有无压痛、波动感等,结合患者张口受限等表现初步判断咬肌间隙受累。

    2.影像学检查:可借助X线、CT等影像学手段,了解下颌支周围骨质有无破坏、间隙内有无脓肿形成等情况,辅助明确诊断。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若存在口腔卫生不佳,易发生智齿冠周炎,进而增加咬肌间隙感染风险,需注重儿童口腔清洁,教导正确刷牙方法,发现智齿萌出异常及时就医。

    成年人:成年人若有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炎症扩散至咬肌间隙,日常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特殊病史人群: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咬肌间隙感染时病情可能更易加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感染的监测与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