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症如何判定问
身材矮小症如何判定
-
身材矮小症可通过身高标准、骨龄评估、生长速度监测判定,不同年龄段有身高参考值,青春期有身高变化特点,骨龄用左手腕部X线摄片评估,定期测身高监测生长速度,早产儿按矫正月龄评估,有家族性矮小病史儿童也需监测。
身高标准:
不同年龄段身高参考值: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身高参考范围。例如,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50cm;1岁时身高约75cm;2岁时身高约85cm;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约5-7cm。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可通过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身高百分位数来判断。如果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者低于两个标准差,可能提示身材矮小。
青春期身高变化特点: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会出现突增,女孩青春期一般从10-12岁开始,男孩一般从12-14岁开始。如果青春期身高增长速率低于正常范围(女孩每年低于5.5cm,男孩每年低于6cm),也需要考虑身材矮小的可能。
骨龄评估:
骨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左手腕部X线摄片来评估骨龄。通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可以反映生长发育的情况。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可能提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导致的身材矮小;如果骨龄超前于实际年龄,可能会影响最终身高。
生长速度监测:
定期测量身高:家长应定期(每3-6个月)为儿童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通过连续监测身高增长情况来判断生长速度是否正常。例如,3岁以下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7cm,3岁至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低于6cm,都属于生长速度缓慢,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身材矮小的问题。
生长速度的意义:生长速度是反映儿童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生长速度减慢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引起。
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由于其生长发育有自身的特点,出生后的身高增长速度和正常足月儿不同,需要根据矫正月龄来评估身高情况。早产儿在矫正月龄1岁时,如果身高低于同矫正月龄正常婴儿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也需要考虑身材矮小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对于有家族性矮小病史的儿童,虽然其遗传因素占一定比例,但也需要监测身高和生长速度,因为部分情况下可能存在潜在的生长激素分泌等问题影响身高发育。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