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怎么回事问
小儿麻痹怎么回事
-
小儿麻痹即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病毒具特点、有特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多样,可通过疫苗接种、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出现瘫痪的患儿需尽早开展包括物理、运动、作业等在内的康复治疗且要关注其心理状态。
病原体特点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水、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该病毒有三种血清型,各型之间很少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中增殖,然后可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若机体免疫力强,病毒被清除则不发病;若免疫力不足,病毒可随血流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进一步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就可能引发脊髓灰质炎。
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从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
顿挫型:约占4%-8%,病毒在第一次病毒血症时被清除,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等非特异性症状,持续1-3天症状缓解。
无瘫痪型: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但未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虽累及但程度较轻,患者有发热、头痛、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表现,脑脊液可有异常改变,一般2-3周恢复。
瘫痪型:是最严重的类型,约占1%-2%,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瘫痪,根据瘫痪部位不同可分为脊髓型、脑干型、脑型等,脊髓型最常见,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下肢,其次为上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口服减毒活疫苗(OPV),另一种是注射型灭活疫苗(IPV)。我国儿童常规免疫程序是2月龄开始口服OPV,共3剂次,4岁时加强1剂次;IPV则在2、3、4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对患者的粪便、分泌物等污染物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佳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脊髓灰质炎患者,尤其是在流行季节。
康复治疗
对于出现瘫痪的患儿,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康复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物理治疗(如按摩、推拿、针灸等,可促进肌肉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运动疗法(根据患儿瘫痪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作业治疗(训练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等)等。同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长期的疾病和功能障碍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