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问
怎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
-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手术有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骶神经调节术,不同治疗针对不同情况,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间歇导尿
对于脊髓损伤等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间歇导尿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定期清洁间歇导尿,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一般根据患者残余尿量等情况来确定导尿间隔时间,例如残余尿量较多时可能需要较频繁导尿,残余尿量较少时可适当延长间隔。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管径的导尿管,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同时要做好心理安抚,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
膀胱训练
定时排尿:根据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设定规律的排尿时间,如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帮助患者恢复膀胱的自主排尿节律。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家属协助进行定时提醒排尿。
盆底肌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和放松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有助于改善膀胱的控制功能。例如,患者可以有意识地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进行。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训练频率和强度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训练一定次数。
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可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部尿道的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等,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谨慎。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比如氯贝胆碱,可兴奋膀胱逼尿肌,增加膀胱收缩力,但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二、手术治疗
膀胱扩大术
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手术将肠道组织做成膀胱的一部分,扩大膀胱容量,从而改善排尿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发育等特点,手术的适应证和具体操作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要考虑到术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肠道功能的变化等情况。
尿流改道术
当患者的膀胱功能严重受损,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改善时,可能需要进行尿流改道术,如回肠膀胱术等。这种手术是将尿液通过肠道引流到体外收集装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做好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骶神经调节术
是一种通过电刺激骶神经来调节膀胱和尿道功能的微创手术方法。该方法对于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药物治疗和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手术前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手术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