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是什么问
骨刺是什么
-
骨刺是骨赘,是骨骼自我保护机制下的异常增生,形成与年龄、劳损外伤、疾病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颈椎、腰椎等部位,有相应表现,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应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保护关节。
一、形成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磨损、退化。例如,在30岁以后,关节软骨的弹性和韧性开始下降,到了中老年阶段,软骨磨损更为明显。为了适应这种关节结构的变化,骨骼会通过增生来试图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从而逐渐形成骨刺。女性一般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的丢失,关节软骨退变加快,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骨刺相关问题。
劳损与外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或者有过关节外伤的人群,关节软骨和周围的骨质受到的应力刺激增加。比如,长期跑步的人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反复的摩擦和冲击会导致关节软骨损伤,进而引发骨骼的代偿性增生形成骨刺;关节曾经受过骨折、脱位等外伤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骨刺。
疾病因素:一些关节疾病也会促进骨刺的形成,像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等因素会刺激骨骼增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关节组织,也会导致关节周围骨质异常增生形成骨刺。
二、好发部位及表现
好发部位:骨刺常见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颈椎骨刺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引起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腰椎骨刺如果刺激到神经根,会导致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膝关节骨刺会使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尤其上下楼梯时症状可能加重;足跟骨刺则会导致足跟部疼痛,晨起下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稍有缓解,但久站或行走过多又会加重。
影像学表现:在X线检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边缘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影,表现为尖锐的突起。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详细地显示骨刺与周围组织,如神经、血管、软组织等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应对与注意事项
非药物干预: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骨刺,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像膝关节可以进行屈伸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损伤;对于有症状的骨刺,首先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人是骨刺的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比如,老年人行走时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底要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性,减轻足跟的压力;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量进一步丢失加重骨刺相关问题。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骨刺,但如果有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骨质异常增生的表现,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评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