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治疗

2025年10月21日 19:32:04
病情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 杜传军
    杜传军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向他提问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间歇性导尿(适用于多数患者,可排空膀胱减少并发症)、膀胱训练(各年龄段可尝试,包括定时排尿和盆底肌训练等)、药物治疗(如M受体拮抗剂,低龄儿童一般非药物为主,成年患者需评估用药及关注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有膀胱扩大术(膀胱容量过小者适用,儿童需考虑对膀胱生长影响,成年评估病情)、尿流改道术(膀胱功能严重受损其他方法不佳时考虑,不同年龄选择和管理不同)、神经调控术(如骶神经调控,不同年龄需评估神经功能和个体差异)。

    一、非手术治疗

    1.间歇性导尿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尤其对于存在尿潴留或排尿困难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间歇性导尿的操作需根据其身体发育情况和配合程度进行调整。儿童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时,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成年患者则相对操作较易规范。

    作用原理:通过定期自行或由医护人员帮助导尿,可有效排空膀胱,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规范的间歇性导尿能够维持膀胱良好的顺应性,对膀胱功能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2.膀胱训练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尝试,但儿童患者训练时需家长配合引导。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其膀胱功能受损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方法及作用:包括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定时排尿是根据患者的排尿规律,设定固定的排尿时间,逐渐重建正常的排尿反射。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控制排尿。例如,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持续一定时间,长期坚持可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有研究显示,膀胱训练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能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

    3.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及作用:有M受体拮抗剂等药物。M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增加膀胱容量。但药物使用需谨慎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对于成年患者,根据病情评估后可选择合适的药物,但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膀胱仍在发育中,手术需充分考虑对膀胱生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膀胱扩大材料和手术时机。成年患者则根据膀胱功能受损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尿流改道术:当膀胱功能严重受损,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尿流改道术的选择和术后管理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需要特别关注泌尿系统的长期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成年患者则要考虑手术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因素。

    神经调控术:包括骶神经调控等。该手术方式对于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原理是通过刺激骶神经来调节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风险和术后效果评估需更加谨慎。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