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上有淤青怎么判断是正常的问
儿童身上有淤青怎么判断是正常的
-
正常淤青有不同情况,婴儿期轻微磕碰及新生儿产伤致淤青属常见正常情况,判断正常淤青可从范围形态、颜色变化、伴随症状等要点入手,有家族出血性疾病病史儿童及3岁以上儿童出现淤青需特殊关注,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就医。
一、正常淤青的常见情况
1.婴儿期皮肤薄嫩导致的轻微磕碰淤青
年龄因素影响:婴儿的皮肤较为菲薄,皮下血管相对表浅,在日常活动中,比如婴儿在床铺上翻身时,不小心碰到床边等轻微磕碰,就容易出现淤青。这种淤青范围通常比较小,颜色多为淡紫色或浅蓝色,一般在数天至2周左右会逐渐消退。例如,一项针对1-12个月婴儿日常活动与皮肤淤青关系的观察性研究发现,约有30%左右的婴儿会因轻微磕碰出现小范围正常淤青,且多数能自行恢复。
生活方式影响:婴儿在学习翻身、坐立等大运动阶段,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发生轻微磕碰的几率相应增加,但只要淤青范围小、无其他异常表现,多为正常情况。
2.新生儿产伤导致的淤青
病史因素:在分娩过程中,部分新生儿可能会因为产道的挤压等原因出现淤青。常见的是在头部、面部等部位,呈现为片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淤青。这是由于分娩时的机械性因素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引起,一般出生后数周内可逐渐吸收消退,属于正常的产程相关表现。临床统计显示,约有5%-10%的新生儿会出现产伤导致的正常淤青情况。
性别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男婴和女婴在产伤导致淤青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与分娩过程中的机械力作用有关。
二、判断正常淤青的要点
1.淤青范围与形态
正常淤青范围一般较小,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与磕碰部位形状相符的不规则形状,边界相对清晰。如果淤青范围迅速扩大,超过手掌大小,或者形态不规则且边界模糊不清,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异常情况。
2.淤青颜色变化
正常淤青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化,初期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然后逐渐变为青色、黄色,最后消退。例如,最初是因为血管破裂出血呈现红色,随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分解代谢,颜色逐渐改变。如果淤青颜色长时间不按照这个规律变化,如一直呈现深色且无消退趋势,可能存在问题。
3.伴随症状
正常淤青通常不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婴儿不会出现哭闹不止、拒食、发热等情况。如果淤青伴有婴儿频繁哭闹、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就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如凝血功能异常等。
三、特殊情况的温馨提示
1.对于有家族出血性疾病病史的儿童
如果儿童家族中有成员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病史,当儿童出现淤青时,需要更加谨慎判断。因为这类儿童可能存在凝血功能方面的潜在问题,即使是轻微磕碰出现的淤青也需要密切观察消退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凝血异常导致的异常淤青情况。
2.对于年龄较大儿童(3岁以上)
3岁以上儿童出现淤青时,除了考虑日常磕碰外,还需要询问近期是否有外伤史,且要注意观察淤青变化。如果淤青反复出现,或者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同时,要教育儿童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磕碰,但一旦出现淤青,按照正常淤青的判断要点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