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问
外阴癌
-
外阴癌是起源于外阴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病因包括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卫生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吸烟、性生活过早等,临床表现有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等局部症状及晚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侵犯尿道直肠出现相应症状,诊断依靠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涵盖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肿瘤分期相关,随访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定期妇科检查、提高免疫力。
一、定义
外阴癌是起源于外阴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和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是女性外阴部较为少见但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恶性疾病。
二、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外阴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HPV16型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约70%以上的外阴癌患者可检测到HPV感染。
2.慢性外阴营养不良:长期存在外阴慢性瘙痒、白斑等病变,如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变发展为外阴癌。
3.其他因素:外阴卫生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吸烟、性生活过早等也可能增加外阴癌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肿块可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状,伴有出血、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2.晚期表现: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若肿瘤侵犯尿道、直肠等部位,可出现相应的排尿困难、便血等症状。
四、诊断
1.妇科检查:通过视诊、触诊了解外阴部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情况。
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外阴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早期患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中晚期患者常需行外阴根治术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2.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术后切缘阳性或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采用外照射或近距离放疗。
3.化疗: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局部化疗等方式。
六、预后及随访
1.预后:外阴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外阴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2.随访:患者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情况,一般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后3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
七、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外阴。
2.避免高危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性生活中注意防护。
3.定期妇科检查:尤其是有外阴病变高危因素(如HPV感染、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等)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外阴部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提高免疫力:健康人群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免疫状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