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尿路感染

急性尿路感染

2025年10月21日 19:13:51
病情描述:

急性尿路感染

医生回答(1)
  • 李明
    李明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起的疾病,分上尿路和下尿路,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尿液检查等诊断,治疗分一般和抗感染,还可从多方面预防。

    一、急性尿路感染的定义

    急性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涉及上尿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膀胱炎、尿道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二、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耻骨上区疼痛或压痛,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女性患者更为常见,与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等解剖结构特点有关。

    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常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体格检查可发现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三、急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有提示意义;部分患者可有镜下血尿,尿红细胞数可增多。

    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包括清洁中段尿培养、导尿培养等。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尿路感染;10-10CFU/ml为可疑阳性,需重复培养;<10CFU/ml多为污染。

    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以排除尿路结石、梗阻、畸形等解剖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可能是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原因,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解剖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同,发生尿路解剖异常的风险也有所差异,例如女性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生理性输尿管扩张,增加尿路感染风险。

    四、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排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和适当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儿童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充足的液体和休息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和恢复体力。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于膀胱炎,可选用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对于肾盂肾炎,多选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但18岁以下患者一般避免使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在选择药物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孕妇发生急性尿路感染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

    五、急性尿路感染的预防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ml以上,增加排尿次数,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儿童可根据体重适当增加液体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应注意经期、孕期、更年期的卫生,勤换内裤;男性应保持包皮阴茎头清洁。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以冲洗尿道,减少感染机会,性生活频繁的人群需尤其注意这一点。

    避免憋尿:及时排尿,不要长时间憋尿,因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繁殖。儿童由于自控排尿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提醒其及时排尿。

    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对于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更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需严格控制血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