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科学解释小儿麻痹症

如何科学解释小儿麻痹症

2025年10月22日 17:57:45
病情描述:

如何科学解释小儿麻痹症

医生回答(1)
  • 湛洁谊
    湛洁谊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尤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致其变性坏死影响肌肉引发松弛性瘫痪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等诊断主要依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预防关键是接种疫苗有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需按时接种保障健康减少传播。

    一、病因与传播机制

    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该病毒属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若病毒突破血脑屏障,便会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损害。

    二、病理机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地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进而影响其所支配的肌肉,引起肌肉松弛性瘫痪。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尤以腰段脊髓最为显著,脑干、大脑皮质等部位也可能受累,但相对少见。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约占90%以上,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能通过血清学检查发现病毒抗体。

    2.顿挫型: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一般1-3天即可恢复。

    3.无瘫痪型:在顿挫型基础上,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但无肌肉瘫痪。

    4.瘫痪型: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肢体瘫痪,可分为脊髓型(最常见,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延髓型(累及延髓,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脑型(少见,出现惊厥、昏迷等)及混合型。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可从患者粪便、咽部分泌物中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见特异性抗体升高;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增高。

    五、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是接种疫苗。目前有口服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灭活疫苗(IPV)两种。通过按时接种疫苗,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风险。家长应确保儿童按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种,以保障儿童健康,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对于儿童群体,需重点关注疫苗接种的规范性与及时性,这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重要公共卫生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