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脐疝怎么诊断问
坏疽性脐疝怎么诊断
-
坏疽性脐疝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入手。病史采集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观察脐部外观、肿物颜色、质地及压痛;辅助检查中超声可显示肿物结构与血运,实验室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情况,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诊断。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坏疽性脐疝在婴幼儿中相对更易发生,这与婴幼儿脐部结构特点及生理发育阶段有关。婴幼儿脐环尚未完全闭锁,腹内压增高等情况易导致脐疝发生,若发展为坏疽性脐疝,需详细询问出生后脐部情况、是否有腹内压增高相关诱因,如频繁哭闹、便秘等。
性别与生活方式: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生活方式相关的特殊诱因,但需了解患儿日常喂养、护理情况,有无导致腹内压异常升高的行为等。
病史:询问既往有无脐疝病史,若曾有脐疝未得到有效处理,发展为坏疽性脐疝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了解家族中有无相关遗传性疾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局部表现观察:
观察脐部外观,可见脐部肿物突出,肿物颜色改变是重要特征,坏疽性脐疝时脐部肿物常呈现暗紫色、黑色等坏死表现,触摸肿物质地可能较硬,与单纯脐疝的柔软肿物不同。
检查肿物有无压痛,坏疽性脐疝时肿物多有明显压痛,患儿可能因疼痛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
三、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可清晰显示脐部肿物的结构,观察疝内容物情况,如是否有肠管等组织嵌顿及血运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能判断疝环大小、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怀疑坏疽性脐疝的患儿,超声可辅助评估局部血供,若血供异常则提示可能存在坏疽情况。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可辅助判断有无感染及炎症程度,但主要还是依靠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坏疽性脐疝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超声等综合判断,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全面考虑来准确诊断坏疽性脐疝,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婴幼儿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