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2025年10月22日 14:18:34
病情描述: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曹锋
    曹锋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发病机制、解剖位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等;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突出等,斜疝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1岁以上小儿及成人多需手术,直疝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腹股沟直疝:是由于腹股沟三角区腹壁强度降低,腹内脏器直接由后向前突出形成疝,常见于老年男性。老年男性常因腹壁肌肉、腱膜退变,腹股沟三角区筋膜薄弱,加之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增高,从而引发直疝。

    解剖位置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腹股沟区可出现可复性肿块,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若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肿块则不能完全回纳,但局部疼痛较明显。

    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表现为当患者站立时,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肿块平卧后多能自行消失,极少发生嵌顿。

    影像学检查

    腹股沟斜疝:超声检查可见腹股沟管内或阴囊内有疝内容物回声,疝囊颈与腹膜鞘状突未闭相连。

    腹股沟直疝:超声检查显示直疝三角区有异常的疝内容物突出图像,腹壁下动脉位于疝囊外侧。

    治疗原则

    腹股沟斜疝: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其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深环;1岁以上小儿及成人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等。对于儿童斜疝,手术需尽量保护精索等组织,避免影响生殖系统发育;成人斜疝手术要注重修复腹壁薄弱区域。

    腹股沟直疝: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包括疝修补术等,由于老年患者腹壁强度多明显减弱,手术中需更牢固地修复腹股沟三角区,以降低复发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