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儿童尿床

儿童尿床

2025年10月22日 09:50:02
病情描述:

儿童尿床

医生回答(1)
  • 张乐萍
    张乐萍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儿童尿床指5岁及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分原发和继发,生理性因素涉抗利尿激素分泌及膀胱功能发育,病理性有泌尿系统畸形、神经源性膀胱等,非药物干预包括控制睡前饮水、建立排尿习惯、夜间唤醒排尿,学龄前儿童需家长耐心引导,有病史儿童要定期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相关检查排除病理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一、儿童尿床的定义

    儿童尿床指5岁及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发生排尿的现象,是儿科常见问题之一,可分为原发性尿床(自出生后一直存在)和继发性尿床(曾有一段时间不尿床后再次出现)。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抗利尿激素分泌特点: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白天少,导致尿液生成相对较多,若膀胱容量不足以储存夜间尿液则易发生尿床。

    2.膀胱功能发育:部分儿童膀胱功能发育延迟,膀胱容量小、逼尿肌不稳定等可致尿床。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畸形:如先天性尿道下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可影响尿液正常排出与储存。

    2.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栓系综合征等)可干扰排尿反射的神经传导,导致尿床。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控制睡前饮水:晚餐后避免让儿童大量饮水、喝果汁或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减少夜间尿液生成。

    2.建立排尿习惯:白天鼓励儿童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训练膀胱正常储尿功能。

    3.夜间唤醒排尿:家长可在儿童通常尿床的时间前1-2小时唤醒其排尿,帮助建立膀胱觉醒机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学龄前儿童

    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因尿床斥责儿童,防止造成心理负担。应积极引导儿童参与排尿训练,通过正面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同时观察尿床频率变化,必要时就医评估。

    (二)有病史儿童

    若儿童存在泌尿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病变等病史,需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对于明确由病理性因素导致尿床的儿童,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泌尿系统畸形可能需手术干预等。

    五、临床评估要点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结合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以排除病理性原因,明确儿童尿床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