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下肢完全性瘫痪是什么意思

下肢完全性瘫痪是什么意思

2025年10月22日 21:04:05
病情描述:

下肢完全性瘫痪是什么意思

医生回答(1)
  • 徐敏
    徐敏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下肢完全性瘫痪是双下肢神经支配功能完全丧失伴二便失禁,病因包括脊髓外伤、血管病变、脊髓肿瘤,表现为运动感觉丧失、反射异常及二便失禁,儿童需排查先天脊髓发育异常早期影像检查,老年要排查相关病因且康复护理防并发症。

    一、定义阐释

    下肢完全性瘫痪是指双下肢的运动、感觉及相关神经支配功能呈现完全丧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双下肢所有由神经支配的肌肉均无运动功能,浅感觉(如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如位置觉、震动觉)全部缺失,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无法引出,同时常伴有二便失禁等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因分析

    (一)脊髓损伤相关

    1.外伤因素:高处坠落、车祸等导致脊柱骨折脱位,进而压迫脊髓,使脊髓传导通路受损,引发下肢完全性瘫痪。例如,严重的脊柱外伤可能致使脊髓神经纤维断裂或受压变性,影响神经信号向下肢的传导。

    2.脊髓血管病变:脊髓梗死是常见情况,供应脊髓的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脊髓相应节段缺血坏死,影响神经功能,出现下肢完全性瘫痪。

    (二)脊髓肿瘤影响

    脊髓内或脊髓周围的肿瘤生长,会压迫脊髓组织,破坏神经结构和功能传导,从而引发下肢完全性瘫痪,肿瘤的占位效应逐渐破坏脊髓正常结构与神经传导通路。

    三、临床表现特点

    1.运动功能丧失:双下肢无法进行自主的屈伸、行走等运动,肌肉完全无收缩能力。

    2.感觉功能缺失: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全部丧失,患者无法感知外界对下肢的疼痛刺激、温度变化等;深感觉也完全缺失,不能感知下肢的位置、震动等情况。

    3.反射与括约肌功能: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同时伴有二便失禁,因为脊髓对二便的控制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出现下肢完全性瘫痪需重点排查先天性脊髓发育异常,如脊髓脊膜膨出等先天性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下肢运动及感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脊髓MRI)以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修复潜力相对较大,但也需谨慎选择检查与干预手段,避免对儿童造成额外损伤。

    (二)老年群体

    老年人发生下肢完全性瘫痪多需排查脊髓血管病或肿瘤等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在评估病因及制定干预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脊髓血管病的诊断需要结合脑血管相关检查及脊髓检查共同判断,肿瘤的筛查要考虑老年人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在康复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差、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