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区别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区别

2025年10月22日 13:21:07
病情描述: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石毅
    石毅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发病机制、解剖位置、临床表现、疝内容物还纳后压迫深环试验、影像学检查鉴别及特殊人群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疝块呈椭圆或梨形等;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突出,呈半球形等,儿童斜疝需合适年龄手术及注意围手术期护理,老年直疝患者手术风险高需控制基础疾病等。

    腹股沟直疝: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腹壁肌肉、腱膜等组织退变,强度降低,加上腹内压增高,导致疝内容物由直疝三角突出。多见于老年男性,因老年男性腹壁组织退化且常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解剖位置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块呈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立时疝块突出,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平卧后疝块可自行回纳。

    腹股沟直疝:常见于老年男性,疝块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平卧后疝块可自行回纳,极少进入阴囊。

    疝内容物还纳后压迫深环试验

    腹股沟斜疝:用手指按压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让患者站立并咳嗽,疝块不再突出;移去手指后,疝块复出。

    腹股沟直疝:用手指按压腹股沟管深环后,让患者站立咳嗽,疝块仍可突出。

    影像学检查鉴别

    超声检查:腹股沟斜疝超声下可见疝囊经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疝内容物可移动;腹股沟直疝可见疝囊经直疝三角突出,疝内容物位置相对固定。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有助于两者鉴别,尤其对一些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儿童及老年患者均可进行,无辐射,操作相对简便。

    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腹股沟斜疝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多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所致,治疗上一般建议在合适年龄进行手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生殖系统等发育,且儿童手术恢复相对较快,但要注意围手术期护理,避免腹内压增高因素,如哭闹、便秘等。

    老年患者: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状况。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需注意治疗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