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2025年10月22日 20:38:18
病情描述: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医生回答(1)
  • 岳智慧
    岳智慧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麻疹疫苗一般不良反应有局部接种部位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出现红肿疼痛等1-2天自行消退属正常免疫应答及全身部分受种者出现低热等全身性免疫反应所致情况,异常不良反应包括较为罕见起病急骤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需急救的过敏性休克、接种后数小时至1-2天出现可对症治疗的血管性水肿、较少见1-3周内出现需综合治疗的过敏性紫癜,特殊人群中孕妇禁忌接种且接种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接种,过敏体质者需详告过敏史由医生判断能否接种。

    一、麻疹疫苗一般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一般直径<2.5cm为弱反应,2.5~5cm为中反应,>5cm为强反应,多数1~2天内自行消退。此反应与疫苗刺激局部免疫反应相关,属于机体对疫苗的正常免疫应答表现。

    2.全身反应:部分受种者可出现低热,一般为37.1~37.5℃,少数可出现37.5~38.5℃的中度发热,偶有超过38.5℃的高热,同时可能伴有烦躁、哭闹、食欲减退等,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是疫苗引发的全身性免疫反应所致。

    二、麻疹疫苗异常不良反应

    1.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但起病急骤,一般在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需立即进行肾上腺素等急救处理,其发生与个体的超敏反应体质有关。

    2.血管性水肿:接种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表现为接种部位周围皮肤肿胀,严重时可累及眼睑、口唇等部位,一般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是由疫苗相关成分引发的局部变态反应。

    3.过敏性紫癜:较少见,多在接种后1~3周内出现,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需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综合治疗,发病机制与疫苗诱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免疫异常相关。

    三、特殊人群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

    1.孕妇:麻疹疫苗为活疫苗,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孕妇属于禁忌接种人群,如需接种需在接种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以防止疫苗株病毒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2.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接种麻疹疫苗可能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应答,且有感染疫苗株病毒的风险,需由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后谨慎决定是否接种,因为免疫低下时机体对疫苗的清除能力减弱,易引发疫苗相关病毒的持续感染。

    3.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如曾对鸡蛋、新霉素等过敏,接种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接种,以免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因为过敏体质者对疫苗成分的超敏反应风险更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