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肠疝

小肠疝

2025年10月22日 15:15:27
病情描述:

小肠疝

医生回答(1)
  • 冯国勋
    冯国勋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向他提问

    小肠疝按发病部位分为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脐疝等,病因有腹壁强度降低(先天性如鞘状突未闭,后天性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和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临床表现为体表可复性包块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一岁以下婴儿可保守)和手术,特殊人群中婴儿需密切观察,老年人要控基础病,女性股疝需早手术防嵌顿。

    一、定义与分类

    小肠疝是腹腔内小肠经腹壁薄弱区或孔隙突出形成的病症,按发病部位主要分为一、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二、股疝、三、脐疝等。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疝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常见于老年体弱者,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股疝好发于中年女性,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

    二、病因

    (一)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如胚胎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闭等;后天性因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导致腹壁组织缺损或薄弱。

    (二)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患者)、腹水、妊娠、举重等可使腹内压力持续升高,促使小肠疝形成。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体表可复性包块,站立、行走或腹压增加时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可回纳。部分患者可伴有局部坠胀感、隐痛等不适,若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包块固定且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诊断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触诊可发现体表可回纳的包块,嵌顿时包块固定且有压痛。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明确疝内容物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评估病情,CT等检查可进一步辅助判断复杂情况。

    五、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婴儿因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可暂采用疝带压迫等保守治疗;需避免患儿过度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定期随访观察。

    (二)手术治疗

    是小肠疝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嵌顿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小肠疝需密切观察包块情况,避免其剧烈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及时就医评估,一岁以上仍未自愈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婴儿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微创等术式以减少创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列腺增生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预防咳嗽、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压升高的因素,手术前后需加强心肺功能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手术风险。

    (三)女性患者

    股疝在女性中相对多见,因股管解剖特点,股疝嵌顿发生率较高,需警惕,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术后注意预防腹压升高相关因素,减少复发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