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区别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区别

2025年10月22日 16:50:40
病情描述: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区别

医生回答(1)
  • 姜金波
    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向他提问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发病机制、解剖位置、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有区别。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壁下动脉外侧深环突出,可复性肿块;直疝主要发于老年人,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三角突出,半球形肿块可自行回纳;斜疝1岁以下婴儿可暂不手术,1岁以上及成人多需手术,直疝多需手术加强后壁;儿童要防嵌顿及控腹压,老年人要评估全身状况、控基础病及防复发。

    腹股沟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腹壁肌肉、筋膜、腱膜退行性变,强度减低,加上腹内压增高,使腹腔内脏器经直疝三角突出而形成疝。

    解剖位置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好发人群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儿童因先天性解剖结构特点易发病,青壮年多因腹壁强度降低、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致腹内压增高而发病。

    腹股沟直疝: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年老体弱、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人群。

    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可回纳。婴儿斜疝多表现为腹股沟区隆起的肿块,有的可延伸至阴囊。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极少发生嵌顿。

    影像学检查特点

    腹股沟斜疝:超声检查可见腹股沟区疝囊,疝内容物可回纳等表现;CT检查可清晰显示疝囊位置、与周围结构关系等。

    腹股沟直疝:超声及CT检查可发现直疝三角区的异常疝囊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腹股沟斜疝:1岁以下婴儿可暂不手术,因其有自行消失可能;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通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等。

    腹股沟直疝:多需手术治疗,手术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为主,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巴西尼(Bassini)法、麦克凡(McVay)法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对于儿童腹股沟斜疝,要密切观察疝块情况,避免疝内容物嵌顿。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机选择需谨慎,1岁以下婴儿可先观察,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腹股沟直疝时,要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手术前后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避免老年人因腹内压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导致疝复发。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