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月经的形成过程

月经的形成过程

2025年10月22日 18:36:32
病情描述:

月经的形成过程

医生回答(1)
  • 张友忠
    张友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向他提问

    月经形成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密切相关,经历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变化,正常月经有周期性等特点,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有差异,特殊病史、生活方式等会影响月经,孕妇无月经,哺乳期女性月经恢复因人而异但仍基于内分泌调节机制。

    一、月经形成的基础内分泌调节

    月经的形成与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它可以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FSH主要作用是促进卵泡的发育,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初期FSH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卵泡生长。而卵巢中的卵泡会分泌雌激素,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当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LH出现一个高峰,这个高峰会促使成熟的卵泡排卵。

    二、卵泡期的变化

    在卵泡期,卵巢中的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在FSH的作用下,卵泡逐渐生长成为优势卵泡。此阶段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加,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血管和腺体增生,但此时还没有分泌现象。

    三、排卵期

    当LH峰出现后,卵泡破裂排卵,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四、黄体期的变化

    排卵后进入黄体期,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使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转化为分泌期内膜,腺体分泌增加,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退化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五、月经来潮

    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子宫内膜失去了这两种激素的支持,就会发生剥脱出血,从而形成月经。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月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月经形成过程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在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情况;而在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也会出现紊乱等变化。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女性,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HPO轴的正常调节,导致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改变。在生活方式方面,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干扰月经的正常形成过程。特殊人群如孕妇不会有月经形成过程,而哺乳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月经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但基本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依然是月经形成的基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