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2025年10月22日 16:29:47
病情描述: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程东峰
    程东峰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向他提问

    直疝与斜疝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区别。斜疝多因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且可入阴囊,小儿多见,成人可手术;直疝经直疝三角突出不入阴囊,老年男性多,也需手术。小儿斜疝要防嵌顿,老年直疝要控基础病、防腹压高。

    一、发病机制

    斜疝:多因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疝囊可降入阴囊,是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或后天腹壁薄弱等因素致腹腔脏器经此突出。在儿童中,因先天性解剖结构特点,斜疝相对多见,男性由于生理结构原因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婴幼儿时期若有腹内压增高因素(如哭闹、便秘等)更易引发斜疝。

    直疝:是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体弱、腹壁肌肉筋膜组织退化薄弱,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从直疝三角突出。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者,腹壁强度降低,直疝发病风险增加。

    二、临床表现

    斜疝:小儿斜疝可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哭闹、站立或用力时肿块突出,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回纳。成人斜疝肿块可降至阴囊,肿块外形多呈椭圆或梨形,上方蒂部位于腹股沟管内环处。

    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肿块位于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基底较宽,一般不进入阴囊,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极少发生嵌顿。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斜疝: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有疝囊回声,疝内容物可通过腹股沟管内环突出。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疝内容物情况有一定帮助,尤其在复杂病例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

    直疝:超声或CT检查可见直疝三角区有脏器突出形成的异常回声,腹壁下动脉可作为鉴别直疝和斜疝的重要解剖标志,直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四、治疗原则

    斜疝:小儿斜疝若发生嵌顿或频繁突出影响生活,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疝囊高位结扎术等,对于年长儿可考虑疝修补术。成人斜疝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如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手术可有效修复腹壁薄弱区域,防止复发。

    直疝:老年直疝患者,由于腹壁强度明显减弱,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采用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术式,如巴西尼(Bassini)法等,手术目的是修复直疝三角区域,增强腹壁抗疝能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小儿斜疝需密切观察肿块情况,避免腹内压增高因素,如减少小儿哭闹,保持大便通畅等。一旦发现嵌顿(肿块不能回纳,伴有腹痛、呕吐等)需紧急就医,因为小儿嵌顿疝容易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直疝患者手术前后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状态,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以降低手术风险和促进术后恢复。术后要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因素,如预防便秘、避免剧烈咳嗽等,防止疝复发。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