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拉肚子怎么诊断问
病毒性拉肚子怎么诊断
-
病毒性拉肚子需从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临床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儿童易脱水;流行病学要了解接触史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及病毒学检测;需与细菌性腹泻等鉴别,特殊人群鉴别要考虑特殊情况。
一、临床症状观察
病毒性拉肚子通常会有一些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粪便多为水样或稀糊状,次数较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发热。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频繁腹泻、呕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成年人则可能更关注自身腹泻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生活影响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很重要。比如近期是否接触过病毒性腹泻的患者,是否到过腹泻流行的地区,是否食用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过不洁水源等。例如在一些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若有病毒性拉肚子的聚集性发病情况,就要考虑病毒性腹泻的可能。不同年龄人群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特点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同学、幼儿园同伴接触相关,成年人可能与工作环境、旅行史等有关。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外观呈水样或稀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一般白细胞数量少于10个/高倍视野。通过粪便常规可以初步排除细菌性痢疾等其他细菌感染性腹泻疾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粪便标本的采集要求和判断标准是一致的,但儿童粪便标本采集需注意无菌操作等。
2.病毒学检测:
电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粪便中的病毒颗粒,能快速初步判断是否为病毒性腹泻,但该方法相对繁琐,且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
免疫电镜:特异性更高,能更准确地鉴定病毒类型,但同样受设备和技术人员水平限制。
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核酸,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腹泻较常用且灵敏、特异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种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毒核酸,不同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不同,能精准判断是哪种病毒引起的腹泻。不同年龄患者的粪便核酸检测流程基本相同,但儿童粪便采集时要注意避免污染等情况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四、鉴别诊断
需要与细菌性腹泻等其他类型腹泻进行鉴别。细菌性腹泻一般粪便中白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有红细胞,还可能伴有脓血便,并且往往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依据,如粪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而病毒性腹泻通过上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可与之区分。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腹泻表现的影响,同时要更细致地排查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病因;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考虑到药物等对胎儿的影响,在鉴别诊断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