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问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组以慢性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变性病,具高度遗传异质性,致病基因由PC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致;临床表现有共济失调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诊断靠基因检测和神经系统检查;治疗主要是对症和康复;需遗传咨询与通过产前诊断等预防患儿出生。
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表现: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的协调运动障碍,如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笨拙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到精细动作,如写字、拿东西等。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可能会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如坐立、行走等较正常儿童晚。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共济失调症状有所波动。有既往病史的患者,病情可能会因为其他疾病或身体状态改变而加重。
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如眼球震颤等;还可能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言语含糊;晚期可能出现肢体痉挛、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诊断方法
基因检测: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等样本进行基因检测,检测相关致病基因的PC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是否异常扩增,这是确诊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重要依据。例如,对于SCA3型,可检测ATXN3基因的CAG重复次数,正常人为12-40次,患者往往超过60次。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共济失调相关的体格检查,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共济失调以及共济失调的严重程度。
治疗现状
对症治疗:目前对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例如,对于共济失调导致的行走不稳,可以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来帮助患者行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于眼球震颤等症状,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但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有限。
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有一定帮助。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需要特别考虑,要以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为前提。
遗传咨询与预防
遗传咨询:由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遗传性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家庭,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医生会向家族成员解释疾病的遗传方式、再发风险等情况。例如,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其子女有50%的遗传风险。女性患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评估妊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胎儿的遗传情况。
预防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来预防患儿的出生。对于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家族,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如在妊娠早期通过绒毛取样或妊娠中期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若发现胎儿携带致病基因,可考虑终止妊娠,从而预防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出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