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荨麻疹医学解释

什么是荨麻疹医学解释

2025年10月22日 13:30:16
病情描述:

什么是荨麻疹医学解释

医生回答(1)
  • 马英
    马英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荨麻疹是常见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病理基础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有典型风团等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发病机制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是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儿童、老年患者治疗需特殊考虑。

    临床表现

    症状特点:典型表现为风团,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颜色可为红色或白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深层的肿胀,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部位。

    病程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内,慢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超过6周。

    发病机制

    免疫性机制:多数荨麻疹与免疫因素相关,例如Ⅰ型超敏反应。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过敏原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活性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皮肤黏膜的血管和平滑肌,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的症状。

    非免疫性机制:也有一些荨麻疹的发生不依赖于免疫机制,比如某些食物(如某些蛋白质类食物)、药物、物理因素(如寒冷、炎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发荨麻疹。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风团的特点(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以及既往的过敏史、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损害情况,观察风团的形态、分布等特征。对于怀疑有严重过敏反应或伴有其他系统症状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高;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原,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进行,但过敏原检测结果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治疗原则

    避免诱因:尽可能找到并避免诱发荨麻疹的因素,例如明确是某种食物引起的,就避免食用该食物;若是药物引起的,停用相关药物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来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等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剂型和剂量,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