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怎样判断足癣

怎样判断足癣

2025年10月22日 20:55:45
病情描述:

怎样判断足癣

医生回答(1)
  • 陈明春
    陈明春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向他提问

    足癣可通过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病史与诱因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分水疱鳞屑型(足缘、足底,深水疱融合成大疱,疱壁脱落后鳞屑伴痒,夏季多汗时易发作)、角化过度型(足跟、足跖,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皲裂疼痛,与皮肤角质层对真菌抵抗力有关)、浸渍糜烂型(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潮红糜烂伴恶臭,长期穿不透气鞋、多汗者易出现);真菌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取鳞屑或疱液,滴氢氧化钾溶液后镜检,见菌丝或孢子确诊,阳性率与取材有关)和真菌培养(标本接种沙氏培养基,25-28℃培养1-2周,明确菌种及为选药提供依据);病史方面询问既往足癣史,诱因了解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袜、共用物品等情况,如学生群体易因共用物品发病,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病情难控。

    一、临床表现判断

    足癣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水疱鳞屑型:多发生在足缘、足底部。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可融合成大疱。疱壁脱落后呈现鳞屑,伴有瘙痒感。例如,研究发现此类足癣在夏季由于足部多汗,环境温暖潮湿,更易发作。

    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部。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疼痛。这类足癣与皮肤角质层对真菌的抵抗力有关,一些年龄较大、皮肤本身代谢较慢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

    浸渍糜烂型:好发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多见。表现为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后,可见基底潮红、糜烂,常伴有恶臭。长期穿不透气鞋子、足部多汗的人群,如一些喜爱运动、运动后未能及时更换干爽鞋袜的人,容易出现此型足癣。

    二、真菌学检查判断

    1.直接镜检: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疱液,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看到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为足癣。例如,有研究表明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与取材的部位、方法等有关,选取合适的部位取材可提高阳性率。

    2.真菌培养:将皮损处的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25-28℃)下培养1-2周,观察菌落形态,进行菌种鉴定。真菌培养不仅可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还可为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的足癣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通过培养鉴定能更精准判断。

    三、病史与诱因综合判断

    病史方面: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足癣病史,若有复发情况,有助于判断。比如一些曾患过足癣的患者,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需考虑足癣复发的可能。

    诱因方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经常足部多汗,是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是否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长期足部多汗会营造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共用公共物品是足癣传播的常见途径,像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后易感染足癣。例如,学生群体由于集体生活,共用鞋袜等物品的情况较多,相对更易发生足癣。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足部皮肤易受真菌侵袭,且一旦发生足癣,病情可能更难控制,需要更加注意足部的清洁护理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