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2025年10月22日 20:06:50
病情描述: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医生回答(1)
  • 张生来
    张生来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向他提问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差异,斜疝多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等致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管深环突出,表现为可复性梨形肿块等,体格检查按深环后咳嗽肿块是否突出可助鉴别,超声等检查可辅助区分;直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由腹股沟三角处腹壁薄弱等致腹腔内脏器直接突出,表现为半球形肿块不进阴囊,体格检查深环压迫试验阴性,超声等可助诊断鉴别。

    一、发病机制差异

    腹股沟斜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的疝。多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或后天性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导致,在儿童中相对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先天性解剖结构差异有关,婴幼儿时期鞘状突未闭是常见诱因,随着生长发育部分可自行闭合,若未闭合则易引发斜疝。

    腹股沟直疝:由腹股沟三角处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脏器直接向前突出形成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因老年人腹壁肌肉、腱膜退变,强度降低,同时伴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增高的疾病,腹壁薄弱区域在腹股沟三角处,此处缺乏完整的肌肉覆盖,腹横筋膜也较薄弱,从而容易发生直疝,男性虽也可发病,但相对斜疝而言,直疝在老年男性中的比例更高。

    二、临床表现区别

    腹股沟斜疝: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腹腔。肿块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儿童患者斜疝较多见,婴幼儿斜疝有时表现为腹股沟区隆起,哭闹等腹内压增高时明显,安静或平卧时可缩小或消失。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男性,表现为当患者站立时,腹股沟内侧、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肿块通常不进入阴囊,因直疝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腹腔,极少发生嵌顿。

    三、体格检查特点

    腹股沟斜疝:检查时让患者站立,可见腹股沟区有突出的肿块,用手按住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然后让患者咳嗽或用力屏气,肿块不再突出,移去按压手指后肿块又可突出,则可判断为斜疝。还可观察肿块是否进入阴囊等情况。

    腹股沟直疝: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腹股沟内侧耻骨结节外上方有半球形肿物,按压腹股沟管深环后让患者咳嗽,肿物仍可突出,这是与斜疝鉴别要点之一,直疝疝囊颈宽大,深环压迫试验阴性。

    四、影像学及其他检查鉴别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腹股沟区肿块的性质,斜疝可见疝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直疝则是疝内容物经腹股沟三角突出,超声能帮助区分疝内容物是肠管等组织,还可观察有无嵌顿等情况。对于小儿斜疝,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鞘状突未闭情况以及疝内容物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疝造影检查:虽现在应用相对较少,但也可用于鉴别,斜疝造影可见造影剂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疝囊,直疝则是经腹股沟三角处造影剂突出,不过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现在多被超声等无创检查替代。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