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小儿鞘膜积液与小儿疝气

什么是小儿鞘膜积液与小儿疝气

2025年10月22日 14:50:16
病情描述:

什么是小儿鞘膜积液与小儿疝气

医生回答(1)
  • 程石
    程石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超量形成囊肿,分睾丸、精索、交通性鞘膜积液,新生儿小婴儿部分可观察,量大或2岁后未吸收需手术;小儿疝气即腹股沟疝,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致,分斜疝、直疝,6月内婴儿部分可保守观察,6月以上有嵌顿风险应手术,二者是小儿常见外科病,需依具体情况专业评估合理处理。

    一、小儿鞘膜积液

    (一)定义

    小儿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鞘膜是由鞘膜脏层和鞘膜壁层组成的囊状结构,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二)分类及成因

    1.睾丸鞘膜积液:最为常见,是由于睾丸下降时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腹腔内液体流入鞘膜腔形成。婴儿出生时,鞘状突多未闭合,当鞘状突闭合异常时,腹腔液体可经未闭的鞘状突流入睾丸鞘膜腔,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2.精索鞘膜积液:是因精索部位鞘状突在发育过程中闭合不全,形成局限性鞘膜积液囊,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

    3.交通性鞘膜积液: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鞘状突完全未闭合,鞘膜腔与腹腔相通,积液量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站立时积液增多,平卧后可自行减少或消失。

    (三)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有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交通性鞘膜积液常在平卧后肿块缩小或消失,站立时又可出现。

    (四)对不同年龄小儿的影响及处理考虑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的鞘膜积液,部分可在1岁内自行吸收,所以可先观察。但如果积液量大或2岁后仍未吸收,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小儿,鞘膜积液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需积极评估手术指征。

    二、小儿疝气

    (一)定义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

    (二)成因

    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时带动腹膜形成鞘状突,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鞘状突会逐渐闭合。如果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组织可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形成疝气。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1.腹股沟斜疝:男孩多见,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可复性肿块,常在哭闹、咳嗽、站立或用力时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肿块可回纳入腹腔。

    2.腹股沟直疝:相对少见,多见于老年男性,但小儿直疝也可因先天性因素导致,表现为腹股沟内侧部位的半球形肿块,一般不进入阴囊,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

    (四)对不同年龄小儿的影响及处理考虑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部分可通过使用疝带等保守方法观察,但如果发生嵌顿则需急诊处理。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疝块不能自行回纳且有嵌顿风险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年龄较小的小儿手术需充分考虑麻醉等风险,而年龄较大的小儿手术相对更安全,但都要遵循尽早解除疝内容物对组织的影响,避免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原则。

    小儿鞘膜积液和疝气都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了解它们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不同年龄下的处理等对于小儿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和合理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