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管性老年痴呆

血管性老年痴呆

2025年10月22日 10:09:50
病情描述:

血管性老年痴呆

医生回答(1)
  • 孙庆利
    孙庆利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血管性老年痴呆是因脑血管病变致脑功能障碍的痴呆综合征,病因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相关,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情感及精神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认知评估,治疗包括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对症支持,预防要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特殊人群需监测肝肾功能、家人照料并防意外事件。

    一、定义

    血管性老年痴呆是因脑血管病变(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等)导致脑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类型之一。

    二、病因

    主要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

    1.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期可致认知功能逐渐减退。

    2.出血性卒中:脑出血破坏脑组织,影响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进而引发痴呆相关表现。

    3.脑小血管病:包括微小动脉硬化、微出血等,可逐步损害脑白质及小血管周围组织,影响认知功能。

    三、临床表现

    1.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近事记忆)、学习新知识困难、语言能力下降(如找词困难、命名障碍)、执行功能减退(如计划、组织能力下降)等。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与脑血管病变累及的部位相关。

    3.情感及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人格改变等表现。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脑血管病病史、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梗死、脑出血等病灶;头颅MRI对脑小血管病变、早期缺血灶等显示更敏感,有助于明确脑血管病变情况。

    3.认知评估: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工具评估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痴呆及痴呆的严重程度。

    五、治疗

    1.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如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降糖药控制血糖、降脂药调节血脂等。

    2.改善脑循环药物:可使用如银杏叶制剂等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合理应用。

    3.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可在有循证依据的情况下考虑相应药物干预,但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

    六、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戒烟限酒,减少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适量运动(如每周坚持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维持合理体重。

    3.定期健康检查:老年人群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认知功能评估,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及认知功能异常并干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部分药物经肝肾代谢,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家人需给予更多生活照料与心理支持,定期带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与照护方案。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跌倒、误吸等意外事件,确保其生活安全与舒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