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10岁孩子有自残的行为应该怎么办

10岁孩子有自残的行为应该怎么办

2025年10月22日 16:32:37
病情描述:

10岁孩子有自残的行为应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1)
  • 岳智慧
    岳智慧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孩子出现自残行为时,要立即保障其安全,冷静沟通了解原因,寻求专业帮助,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持续关注孩子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首先确保孩子身边无危险物品,温和沟通找原因,带孩子看儿科或心理专家,严重时考虑康复机构,加强家庭沟通陪伴,调整教育方式,关注情绪变化,用绘画、写日记等疏导并鼓励参与团体活动。

    一、立即采取行动保障安全

    1.确保孩子身边无危险物品:迅速检查孩子周围是否有刀具、绳索等可能导致自残的物品,将这些物品移至孩子接触不到的安全地方。因为10岁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危险物品在其冲动时可能被用来伤害自己,及时移除能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发生。

    二、冷静沟通了解原因

    1.以温和方式与孩子交流:用平静、关切的语气询问孩子为何有自残行为,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困扰。10岁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多种原因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出现自残行为,通过温和沟通能尝试找到触发因素。比如可以说“宝贝,妈妈/爸爸很担心你,能跟我说说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呀”。

    三、寻求专业帮助

    1.联系儿科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带孩子去医院的儿科或儿童心理门诊进行评估和诊断。专业的医生能够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孩子自残行为背后的具体原因,可能涉及到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情况。例如,儿童心理专家会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和访谈来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

    2.考虑入住儿童心理康复机构:如果孩子的自残行为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入住专业的儿童心理康复机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康复机构有专业的团队,包括心理治疗师、护士等,能够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逐渐改善自残行为,恢复心理健康。

    四、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

    1.加强家庭沟通与陪伴:家长要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营造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等,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家庭都是他坚实的后盾。

    2.调整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审视家庭内部的关系是否和谐,如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等,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同时,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于严厉或过度宽松的教育,采用民主、理解的教育方式。例如,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五、关注孩子日常状态与心理疏导

    1.持续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密切留意孩子每天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言语、日常活动等方面来判断其心理状态是否有波动。

    2.辅助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活动: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疏导方法。比如让孩子每天花一定时间画画,把自己的心情用画笔描绘出来;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适合的团体活动,如儿童心理拓展活动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释放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