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偏头痛

偏头痛

2025年10月22日 13:07:02
病情描述:

偏头痛

医生回答(1)
  • 李小晶
    李小晶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偏头痛是常见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分为有先兆和无先兆型,病因包含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先兆者发作前有可逆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后现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无先兆者多为双侧搏动性疼痛伴相关症状,诊断依据国际标准需排除其他疾病,治疗有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依据发作前有无先兆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如视觉先兆、感觉先兆等)和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类型)。

    二、病因机制

    (一)遗传因素

    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及血管舒缩功能。

    (二)神经递质失衡

    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紊乱参与偏头痛发作,5-HT失衡可导致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

    (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颅内外血管收缩扩张功能失调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环节,发作时受累血管先收缩,随后扩张并释放致痛物质引发疼痛。

    三、临床表现

    (一)有先兆偏头痛

    发作前出现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变形等视觉先兆,或面部、肢体麻木等感觉先兆,先兆症状持续5~20分钟,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二)无先兆偏头痛

    无明显先兆症状,多为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疼痛可持续4~72小时。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通过详细询问头痛发作的频率、性质、伴随症状及家族史等临床资料进行诊断,需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

    (二)鉴别诊断

    需与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如颅内肿瘤、脑膜炎等引起的头痛)相鉴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辅助排除继发性因素。

    五、治疗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避免诱发因素,如强光、噪音、特定食物(奶酪、巧克力等)、睡眠不足等。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二)药物治疗

    发作期治疗:轻中度头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中重度头痛可选用曲坦类药物等。

    预防性治疗:适用于发作频繁(每月≥2次)、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抗癫痫药(如丙戊酸)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偏头痛

    儿童偏头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常为双侧头痛、伴随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需与紧张性头痛等鉴别,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药物。

    (二)孕妇偏头痛

    孕妇偏头痛用药需格外谨慎,发作期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药物,预防性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非药物措施。

    (三)老年人偏头痛

    老年人偏头痛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用药时需密切监测,发作期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预防性治疗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