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改善失眠的有效方法

改善失眠的有效方法

2025年10月22日 16:08:10
病情描述:

改善失眠的有效方法

医生回答(1)
  • 王群
    王群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向他提问

    生活方式上要规律作息(各年龄段保证相应睡眠时间)且适度运动(傍晚后选轻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睡眠环境需营造安静黑暗环境并调节适宜温度(18-24℃左右),认知行为疗法可实施刺激控制(仅有睡意时上床超15-20分钟无睡意离床做单调活动)和睡眠限制(据实际睡眠缩短卧床时间但不低于4小时),光线疗法是早晨接触自然光来调节生物钟,饮食上睡前4-6小时避免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物且晚餐不饱不食辛辣油腻。生活方式需规律作息保证各年龄段相应睡眠时间且适度运动(傍晚后避剧烈运动选轻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睡眠环境要营造安静黑暗并调节18-24℃适宜温度,认知行为疗法用刺激控制(仅有睡意上床超15-20分钟无睡意离床做单调活动)和睡眠限制(据实际睡眠缩短卧床时间不低于4小时),光线疗法是早晨接触自然光,饮食上睡前4-6小时避刺激物且晚餐不饱不食辛辣油腻。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至关重要,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应尽量维持一致。对于儿童,学龄前儿童每日需保证10-13小时睡眠时间,学龄儿童为9-12小时,青少年则是8-10小时,严格遵循规律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升睡眠质量;成年人一般建议每晚睡眠7-9小时。

    2.适度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促进睡眠,但需注意运动时间。傍晚后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强度需适配,老年人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睡眠。

    二、睡眠环境优化

    1.营造安静黑暗环境:确保卧室处于安静状态,可使用耳塞等辅助工具阻隔外界噪音;保持卧室黑暗,拉上遮光窗帘或使用眼罩。对于老年人,其对噪音的敏感度较高,更需注重睡眠环境的安静程度。

    2.调节适宜温度:将卧室温度调节至18-24℃较为适宜,不同人群对温度的耐受略有差异,例如体质较弱的人群可能需要稍高温度,但一般不超过26℃,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可能干扰睡眠。

    三、认知行为疗法

    1.刺激控制疗法:仅在有睡意时才上床,若躺下15-20分钟仍无睡意,应离开卧室,进行一些单调、不刺激的活动,如看书,待有睡意后再回到床上;避免在床上进行看电视、玩手机等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对于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严格执行刺激控制疗法有助于重新建立正确的睡眠关联。

    2.睡眠限制疗法:根据自身实际睡眠情况缩短卧床时间,例如若平均每晚实际睡眠时间为5小时,可将卧床时间限制在5小时,随着睡眠质量改善逐步延长卧床时间,但需保证总睡眠时间不低于4小时。这种疗法适用于长期失眠且存在睡眠效率低下的人群。

    四、光线疗法

    早晨接触自然光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失眠状况。对于因时差导致失眠的人群,可通过在白天适当暴露于自然光下,帮助身体适应新的时区。例如旅行导致时差的人群,每天早晨尽可能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照射。

    五、饮食调整

    1.避免睡前刺激物:睡前4-6小时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如咖啡、茶)、尼古丁(如烟草)等刺激性物质;晚餐不宜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晚餐的量和种类,以防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