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水泡型脚气和湿疹汗疱疹问
如何区分水泡型脚气和湿疹汗疱疹
-
水泡型脚气与湿疹汗疱疹在病因、皮疹特点、分布情况、病程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不同,水泡型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单侧足部发病、局限于足部、病程长且具传染性,真菌镜检有菌丝孢子;湿疹汗疱疹病因不明,双侧手足等部位对称发病、可向四肢近端发展、病程慢性反复,真菌镜检阴性,斑贴试验可查过敏原。
一、病因方面
水泡型脚气: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等,多因足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与脚气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而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中经常处于潮湿环境或运动量大导致足部多汗的人群易患,有脚气病史者再次接触致病菌易复发。
湿疹汗疱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精神因素、接触过敏原(如金属镍、铬等)、手足多汗等有关,各年龄段、男女均可发病,过敏体质者更易罹患,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明显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增加,接触特定过敏原后易诱发。
二、皮疹特点方面
水泡型脚气:通常单侧足部发病,起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可融合成大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伴有瘙痒,好发于足趾间、足底及侧缘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搔抓等情况表现稍有不同,一般症状与成人相似,以水疱、脱屑、瘙痒为主要表现。
湿疹汗疱疹: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指端,双侧对称发病,初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水疱壁厚,内容物清澈,一般不融合,水疱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感,部分患者在月经期前后症状可能加重,女性相对男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更需关注症状变化。
三、分布情况方面
水泡型脚气:主要局限于足部,一般不会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除非搔抓后接种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继发性感染,但相对少见,儿童若足部卫生不佳且接触致病菌易在足部发病,成人也是以足部为主要发病部位。
湿疹汗疱疹:除了手足部位,还可累及手腕、前臂、足背、小腿等部位,有向四肢近端发展的趋势,不同年龄人群分布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皮肤娇嫩,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在手、足及面部等部位都出现皮疹表现。
四、病程方面
水泡型脚气:如果不进行规范治疗,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具有传染性,会不断扩散,儿童若患病,若家长未重视治疗,可能会影响足部正常发育及引发其他感染情况,成人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更严重的糜烂、感染等情况。
湿疹汗疱疹:病程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有的患者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精神因素、接触过敏原等因素可影响病程,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反复时需更精心护理,避免因搔抓等加重病情,成人也需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五、实验室检查方面
水泡型脚气:取水疱疱壁、鳞屑等进行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不同年龄人群检查结果判定标准相同,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是真菌感染所致,儿童进行真菌检查时需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湿疹汗疱疹:真菌镜检及培养为阴性,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是否接触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斑贴试验结果判读需结合年龄特点,儿童斑贴试验时选择合适的斑试材料及部位,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刺激,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排除真菌感染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