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疫苗容易引起发烧问
哪些疫苗容易引起发烧
-
疫苗接种后可能引起发烧,减毒活疫苗较易引发,部分灭活疫苗也可能,个体差异如年龄、健康状况、过敏史会影响,应对轻度发烧可物理降温,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减毒活疫苗较易引起发烧
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疫苗。此类疫苗因为是活性病毒,接种后可能会在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从而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较易导致发烧。例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等都属于减毒活疫苗。以麻疹疫苗为例,接种后1-2周左右,部分受种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反应,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少数人可能会出现39℃以上的发热,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二、部分灭活疫苗也可能引起发烧
灭活疫苗是将病毒或细菌灭活后制成的疫苗,虽然病原体已被灭活,但机体仍会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也有引起发烧的可能性。比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为37.1-38.5℃,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38.6-39℃的发热,个别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流感疫苗也属于灭活疫苗,部分接种者在接种后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38℃左右。
三、个体差异对疫苗引起发烧的影响
1.年龄因素:儿童相对成人更容易因疫苗接种出现发烧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对疫苗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例如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烧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婴儿对发热的耐受能力较成人差,需要更密切地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而青少年和成人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的概率相对儿童可能稍低,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2.健康状况:如果受种者本身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有轻微感冒症状等,接种疫苗后更易出现发烧情况。因为此时机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对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反应调节能力较弱。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的概率相对较低,且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轻。
3.过敏史:有疫苗过敏史的人群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包括发烧的风险可能增加。这类人群在接种疫苗前需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过敏史,以便医生评估接种疫苗的风险和收益。
四、应对疫苗引起发烧的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一般措施:对于疫苗引起的轻度发烧(体温<38.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适当减少衣物,让孩子多休息、多饮水,通过这些方式帮助机体散热。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疫苗相关发烧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及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8.5℃,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热药物,但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且避免在孩子极度饥饿或饱腹时用药。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
老年人: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发热的耐受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要更密切监测体温,若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并且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前,要确保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在医生评估后再进行接种。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等异常反应时,要立即告知医生过敏史及当前身体状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