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的临床症状有什么问
肠伤寒的临床症状有什么
-
伤寒初期通常起病缓慢伴体温阶梯状上升及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极期有持续发热、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症状及玫瑰疹、肝脾肿大,缓解期体温渐降但有肠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渐消需月余康复,儿童患病情不典型热型不规则胃肠道症状轻神经系统症状突出易惊厥,老年人患病通常较重发热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一、初期
通常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同时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
二、极期(病程第2~3周)
1.持续发热:多为稽留热,持续约10~14天,部分患者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发热时间长短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相关。
2.消化系统症状:常见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这与伤寒杆菌累及肠道淋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有关。
3.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系毒血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4.循环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加不明显,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有关,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可不明显。
5.皮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7~13天可出现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为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数目一般在10个以内,分批出现,2~4天内消退,是伤寒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6.肝脾肿大:病程1周左右可触及肝脾肿大,质软伴压痛,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所致,随病情恢复可逐渐回缩。
三、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随之改善,但若不注意饮食等仍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风险。
四、恢复期(病程第4周以后)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一般需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但机体免疫力恢复需较长时间,此期仍需注意营养补充等促进身体复原。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肠伤寒时,症状往往不典型,热型多不规则,胃肠道症状相对较轻,而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突出,易出现惊厥等;老年人患肠伤寒时,病情通常较重,发热多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如肠出血、肠穿孔等风险较青壮年更高,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