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肾炎引起水肿机制

肾炎引起水肿机制

2025年10月23日 11:20:03
病情描述:

肾炎引起水肿机制

医生回答(1)
  • 陈崴
    陈崴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肾炎导致水肿的机制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水钠潴留,如免疫复合物沉积使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蛋白尿致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向组织间隙转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致全身小动脉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加重水钠潴留进而加重水肿,不同年龄段患者因自身特点,水肿表现有差异。

    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水钠潴留

    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会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能维持机体水钠的平衡,当GFR降低时,肾脏对水和钠的排泄减少,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例如,一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使得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进而GFR降低。儿童患肾炎时,由于其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水钠潴留更容易发生,表现为眼睑、颜面等部位的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二、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肾炎患者常出现蛋白尿,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维持,当血浆白蛋白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水分就会向组织间隙转移,从而引起水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例如成年患者,长期大量蛋白尿会使身体处于低蛋白状态,水肿可能逐渐加重;而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蛋白合成功能下降,肾炎导致的蛋白尿会进一步加剧低蛋白血症,更容易引发水肿,且水肿可能更顽固。女性患者如果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内环境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肾炎引起的水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根本机制还是基于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改变。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肾炎时,肾脏缺血等因素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一方面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从而加重水肿。在儿童肾炎患者中,RAAS激活可能导致水钠潴留的机制更为复杂,因为儿童的内分泌调节系统相对不成熟,该系统的激活可能会对水肿的发生发展产生更显著的影响。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等因素,RAAS激活后对水钠代谢的调节失衡可能更为明显,水肿也更容易持续存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