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治疗肾小球肾炎药物

治疗肾小球肾炎药物

2025年10月23日 20:50:55
病情描述:

治疗肾小球肾炎药物

医生回答(1)
  • 陈崴
    陈崴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等发挥作用;免疫抑制剂中环磷酰胺可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吗替麦考酚酯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扩张血管、降尿蛋白,ARB选择性阻断受体发挥类似作用;利尿剂促进钠水排泄减轻水肿,不同药物有各自适用人群及慎用、禁用情况。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发挥利尿、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2.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适用人群方面,不同年龄段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等情况,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需权衡利弊。对于有严重感染、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二、免疫抑制剂

    1.环磷酰胺

    作用机制:是一种烷化剂,可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适用情况:适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导致性腺抑制等,需告知家长相关风险;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需慎用。

    2.吗替麦考酚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

    适用人群:可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关注其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严重感染、骨髓抑制等病史的患者要评估使用风险。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ACEI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

    常用药物:如贝那普利等。适用人群较广,儿童使用时要监测血压等指标;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妊娠等患者禁用,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2.ARB

    作用机制: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与ACEI相似的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作用,但不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相对ACEI而言)。

    常用药物:如氯沙坦等。儿童使用需谨慎调整剂量;禁忌证与ACEI类似,有相关禁忌情况的患者不可使用,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监测。

    四、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水肿。

    2.常用药物:如氢氯噻嗪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药物对电解质的影响,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等;有电解质紊乱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慎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