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肾炎吃什么药

肾炎吃什么药

2025年10月23日 16:32:43
病情描述:

肾炎吃什么药

医生回答(1)
  • 高霞
    高霞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肾炎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等发挥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吗替麦考酚酯,分别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免疫,有相应适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降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小球,各有常用药物和不良反应;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呋塞米,用于消除水肿,有各自作用机制、适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均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发挥利尿、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适用于多种类型肾炎,对于免疫介导的肾炎炎症阶段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在儿童使用时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

    作用机制:是一种烷化剂,通过影响DNA合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肾病综合征等肾炎相关疾病的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肾炎患者可能会用到,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脱发等,儿童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骨髓抑制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吗替麦考酚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适用情况:可用于部分肾炎的治疗,相比环磷酰胺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如恶心、呕吐等,儿童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CEI: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

    常用药物:如卡托普利等,除降压、减少尿蛋白外,还对肾小球有保护作用,可延缓肾炎进展,不良反应有干咳、高血钾等,儿童使用时要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ARB:

    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发挥与ACEI类似的作用,但不引起干咳。

    常用药物:如氯沙坦等,同样有降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小球的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儿童使用时也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利尿剂

    氢氯噻嗪: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量,消除水肿。

    适用情况:用于肾炎患者水肿明显时,不良反应有低血钾、血糖升高、尿酸升高等,儿童使用时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血钾等指标。

    呋塞米:

    作用机制: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钠-钾-氯同向转运系统,发挥强利尿作用。

    适用情况:对于肾炎严重水肿或有肾功能不全水肿较难消退时使用,不良反应有低血钾、耳毒性等,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监测听力及电解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