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儿童输入丙种球蛋白还是发烧如何治疗问
川崎病儿童输入丙种球蛋白还是发烧如何治疗
-
首先评估川崎病病情严重程度,观察临床表现与检查实验室指标;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仍发热时,要再次评估治疗反应、选择合适药物并密切监测护理;长期需进行冠状动脉随访,还要注意预防复发,观察复发迹象及注意日常相关事项。
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1.观察临床表现:除了发热外,需关注川崎病患儿是否有球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口唇潮红皲裂、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或掌跖红斑、多形性皮疹、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检查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变化)、C反应蛋白(了解炎症反应程度)、血沉(反映炎症活动情况)、心肌酶谱(评估心肌受累情况)等。
二、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仍发热的处理
1.再次评估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
对于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24-48小时内体温仍≥38℃的患儿:考虑可能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此时需要重新评估病情,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观察冠状动脉情况。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生理特点与年长儿不同,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婴儿患川崎病相对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冠状动脉受累风险可能更高。
2.药物治疗选择
糖皮质激素:如果患儿属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可考虑加用糖皮质激素。但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权衡利弊,因为其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等,对于儿童要谨慎使用,尤其要考虑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需更加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其他免疫调节剂:可能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但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严格按照患儿的病情、年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3.密切监测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为发热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心率增快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异常。
冠状动脉监测: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持续监测冠状动脉情况,因为川崎病主要的严重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仍发热的患儿中,冠状动脉受累风险较高。
一般护理:给予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保证营养供应,对于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等,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三、长期随访与预防复发
1.长期冠状动脉随访
即使经过治疗,对于患过川崎病的儿童,无论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是否仍有发热,都需要长期进行冠状动脉随访。一般在急性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然后根据情况定期随访,因为部分患儿可能在恢复期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等情况,尤其是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更要密切关注冠状动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随访的频率和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婴儿期患儿由于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随访要更加频繁和细致。
2.预防复发相关注意事项
告知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发热、皮疹、口唇改变等川崎病复发的迹象,如果出现相关表现要及时就医。
对于有过川崎病病史的儿童,在预防感染等方面要更加注意,因为感染可能诱发病情变化,但具体的预防措施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增减衣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川崎病复发的可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