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如何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如何

2025年10月24日 19:02:32
病情描述: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如何

医生回答(1)
  • 王鹤
    王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向他提问

    血吸虫病传染性通过接触含尾蚴疫水实现,儿童因活泼好动等接触疫水风险高,涉水劳作及无免疫力人群感染几率高,预防核心是避免接触疫水,涉水人群需采取防护措施,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疫水管理监测并灭螺降低感染风险。

    一、传播途径及传染性机制

    血吸虫病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实现。血吸虫生活史中,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雌虫产卵后,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虫卵落入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侵入钉螺体内发育繁殖,最终逸出尾蚴进入水体。当人或动物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可迅速经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引发感染。

    二、不同人群传染性相关因素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在流行区玩耍时易接触疫水,如在河边嬉戏、赤脚涉水等,因皮肤黏膜较娇嫩且防护意识弱,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加强家长对儿童接触疫水的监管。

    生活方式相关人群:从事涉水劳作(如捕鱼、插秧等)的人群,因频繁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涉水人群;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且有涉水生活习惯的人群,由于长期暴露于含尾蚴的疫水环境中,累积感染风险增加。

    无免疫力人群:既往未感染过血吸虫且无相关免疫力的人群,初次接触疫水时,感染血吸虫的概率较高,而曾感染过血吸虫并恢复的人群,体内会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仍可能再次感染。

    三、传染性的关键预防要点

    避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染的核心。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教育居民尤其是儿童不要接触不明水域的水;从事涉水工作的人群需采取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靴、使用防护膏等;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疫水的管理和监测,及时采取灭螺等措施减少水体中尾蚴的数量,从而降低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传染性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