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2025年10月24日 17:33:41
病情描述:

什么是血吸虫病

医生回答(1)
  • 陆海英
    陆海英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引发的寄生虫病,病原体包含日本等血吸虫且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广,病原体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产卵致免疫病理反应,传播途径主要是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临床分急性有发热等症状、慢性有腹痛腹泻等表现、晚期有肝硬化等表现,诊断靠病原学查虫卵或活检及免疫学检查,防治要控制传染源管理粪便查治病畜、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疫水、保护易感人群避免疫水接触且常用吡喹酮治疗特殊人群需严格评估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人体所引发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主要包含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及曼氏血吸虫等,其中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

    二、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1.病原体: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雌虫产卵后,虫卵随血流沉积于组织,引发免疫病理反应。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如在疫水中游泳、洗澡、插秧等活动时,尾蚴可经皮肤侵入人体。

    三、临床分型

    1.急性血吸虫病:多有发热症状,伴过敏反应(如皮疹)、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肝脾肿大。

    2.慢性血吸虫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病程长者可出现肝脾肿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粪便或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3.晚期血吸虫病: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巨脾等表现,严重影响肝功能及机体健康。

    四、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通过粪便查虫卵或直肠黏膜活检找虫卵来确诊。

    2.免疫学检查:如血清学检测抗体等,辅助诊断血吸虫感染。

    五、防治措施

    1.控制传染源:管理粪便,避免粪便污染水源,对流行区患者及病畜进行规范查治。

    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疫水,流行区开展安全供水、改造疫水等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流行区人群避免不必要的疫水接触,儿童需尤其注意,减少高风险暴露行为。常用治疗药物为吡喹酮,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使用时需严格评估风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