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骨髓炎

什么是骨髓炎

2025年10月24日 22:17:53
病情描述:

什么是骨髓炎

医生回答(1)
  • 纪泉
    纪泉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向他提问

    骨髓炎是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致骨骼破坏性炎症可经血行、创伤、蔓延感染分为急慢性,急性起病急有全身及局部表现,慢性常由急性演变有窦道流脓等,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抗感染和手术,儿童要早诊规范治防生长畸形,老年人要加强营养控基础病,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护创面等。

    一、定义

    骨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骨膜、骨皮质及骨髓组织。

    二、病因

    1.感染途径

    血行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内病原体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儿童长骨血供特点使其易发生血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创伤直接感染:开放性骨折、手术操作等导致病原体直接侵入骨组织引发感染。

    蔓延感染:邻近软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骼,如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可波及足部骨骼。

    三、分类

    1.急性骨髓炎

    起病急骤,多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局部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红肿、皮温升高,病情进展可致骨骼破坏。

    2.慢性骨髓炎

    常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病程迁延,局部可见窦道形成、反复流脓,可伴死骨形成,长期感染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儿童患者)或导致全身营养状况下降。

    四、临床表现

    1.急性骨髓炎

    全身表现为高热、乏力、精神萎靡等;局部表现为病变部位剧烈疼痛、压痛、红肿,关节活动受限(若累及关节)。

    2.慢性骨髓炎

    局部反复流脓、窦道形成,窦道口周围皮肤可呈暗红色、瘢痕化,可触及死骨,长期不愈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表现。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发病2周后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

    CT:能更清晰显示骨皮质破坏、死骨及脓肿形成情况。

    MRI:对早期骨髓炎诊断价值高,可发现骨髓内异常信号。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病原学检测(如穿刺液细菌培养+药敏)可明确病原体及指导抗感染治疗。

    六、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急性骨髓炎需静脉用药,慢性骨髓炎可结合口服药物。

    2.手术治疗

    急性骨髓炎可通过手术引流脓肿,减轻骨内压力;

    慢性骨髓炎需彻底清创,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及窦道,必要时行骨移植等修复骨缺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髓炎易影响骨骼生长,需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避免延误导致生长畸形;治疗中需密切监测骨骼发育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较低,骨髓炎易迁延不愈,需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手术风险评估需更谨慎。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骨髓炎时,需严格控制血糖,加强创面护理,积极抗感染,必要时外科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